2025-08-03

敏子的奇妙音樂旅程

by | blog, music, notes

穐吉敏子(Toshiko Akiyoshi)出生於中國一個上流家庭,父親在當地紡織業工作,之後創立了自己的事業。她年輕時便開始學習鋼琴,源於對這件樂器的聲音深深著迷。

她回憶說:「我當時心想——我也想這樣彈琴。於是我問父母能否讓我上課,因為家裡就有一架鋼琴。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。我非常喜歡這件樂器……彈琴的時候,我感到很快樂。」

二戰結束後,家人返回日本,定居在別府。穐吉敏子後來感嘆,戰後對父母來說極其艱難,但幸運的是,她當時年紀還小,並不完全理解那份困苦。

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,她很早便接觸到西方音樂。她第一次接觸爵士樂,是透過哥哥清水武(Takeshi “Tak” Shimizu)的一位朋友——一位爵士樂迷兼唱片收藏家。轉折點出現在她聽到泰迪·威爾森(Teddy Wilson)演奏的《Sweet Lorraine》時,一聽便深深著迷。

戰後的東京夜生活因駐日美軍的存在而繁榮發展,穐吉敏子在城市中眾多夜總會找到了穩定的演出機會。她後來回憶說,那時對樂手的需求非常大,彈鋼琴不僅在藝術上令人滿足,也是穩定的收入來源。

1953 年的一個夜晚,她在俱樂部演奏時,被隨「愛樂爵士巡演」(Jazz at the Philharmonic)來日的爵士巨匠奧斯卡·彼得森(Oscar Peterson)聽到。彼得森對她的才華印象深刻,向該巡演主辦人兼 Verve 唱片創辦人諾曼·格蘭茲(Norman Granz)推薦為其錄製唱片。結果就是 1953 年 11 月發行的《Toshiko’s Piano》,由彼得森的三位樂手——赫布·艾利斯(Herb Ellis)、雷·布朗(Ray Brown)、J.C. 赫德(J.C. Heard)伴奏。這張專輯在評論界與商業上都獲得成功,使她成為第一位為美國大型唱片公司錄製唱片的日本爵士樂手。

儘管取得了成就,穐吉敏子仍覺得自己是「小池塘裡的大魚」,渴望前往美國挑戰自己。當時唯一可行的方式是取得學生簽證,因此她申請了伯克利音樂學院(Berklee College of Music),並寄上了自己的唱片與格蘭茲的推薦信。她獲得全額獎學金,於 1956 年赴美。

在伯克利求學期間,她結識了該校教師、薩克斯風手查理·馬里亞諾(Charlie Mariano),兩人於 1959 年結婚,1965 年離婚,育有一女——後來成為知名爵士音樂人的 Monday Michiru。

回顧過去,穐吉敏子將 1956 年到 1970 年初形容為「音樂的冬眠期」——並非無所作為,而是吸收經驗、觀念與靈感的時光。儘管身為女性與亞洲人在以男性為主的爵士圈面臨挑戰,她依然懷念那些充滿學習與探索的歲月。

1967 年,她在克拉克·泰瑞(Clark Terry)樂隊代班時,認識了薩克斯風與長笛手盧·塔巴金(Lew Tabackin)。兩人於 1969 年結婚,1972 年搬到洛杉磯,讓盧加入《強尼·卡森今夜秀》(The Tonight Show Starring Johnny Carson)樂隊。這份工作帶來的穩定與業界人脈,使他們在 1973 年組建了「穐吉敏子-盧·塔巴金大樂團」(Toshiko Akiyoshi – Lew Tabackin Big Band)。

穐吉敏子指揮1981年的大樂團,攝影 Brian McMillen

接下來的三十年中,兩人共同演出——盧擔任主奏,穐吉敏子則是樂團領隊、編曲家與作曲家。雖然她的鋼琴專輯在美國發行,但大樂團的唱片大多只在日本推出,因美國唱片公司認為市場潛力不足。

穐吉敏子的音樂深植於比波普(Bebop)風格,但她的作品常融入日本元素——獨特的旋律結構、節奏型態,以及源於日本文化的故事性主題。

大樂團於 2003 年 12 月 29 日在紐約 Birdland 完成最後一場演出。由於在美國發行大樂團作品面臨困難,穐吉敏子決定將重心轉回鋼琴演奏。此後,她持續在國際間演出,雖然頻率減少,但不斷精進琴藝。

穐吉敏子不僅是位技巧精湛的鋼琴家,更是一位跨越時空、具遠見的作曲與編曲大師。作為 1950 年代打入紐約爵士圈的年輕日本女性,她的成就堪稱開創先河。儘管許多人猜想若她是男性,或許會得到更多認可,但穐吉敏子始終對自己非凡的旅程心懷感恩。

聽她說話,你會發現她對音樂的熱愛始終如一。憑藉她豐富的錄音與作品,世界因她的音樂而更加美好。

Bebop Team

Bebop Team

In the same category

0 Comments